2018年3月,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设立野生动植物物证技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实验室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为依托单位。
实验室建筑面积共计92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约6200万元,其中单价超过10万元的仪器有102台(件),总价值约5200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有高分辨透射电镜(480万元)、拉曼光谱仪(210万元)、红外光谱仪(110万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140万)、液相色谱-飞行质谱联用仪(300万)等。
重点实验室汇聚了学院从事野生动植物相关研究的中青年力量,现有人员57人,其中科研人员45人,管理人员7人、实验人员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25人、中级及以下职称9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84.2%;拥有博士学位的28人,占总人数49.1%,拥有硕士学位的18人(其中3人博士在读),占总人数的31.6%;40岁以下的22人,占总人数的38.6%,其中80%为实验室的骨干成员,在实验室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全国公安教育工作成绩突出集体2个、江苏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专业类建设点1个、江苏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此外,实验室有全国公安机关“标兵个人”1人、林草局教学名师1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9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选1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3人、公安部直属机关优秀青年1人、“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人、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公安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1人等。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检验技术”、“植物及木材检验技术”以及“现场勘验及案件侦测技术”3个研究方向。围绕这三个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5项,累计获资助经费1900余万元。包括国家级项目14项、总经费607万元,省部级项目52项、总经费379万元,市厅级项目24项、总经费28万元,横向项目54项、总经费741万元,中央高校基金项目51项、总经费192万元。共发表论文100篇、其中SCI论文20篇、北大核心期刊42篇,实用新型30项、软件著作权20项、发明专利8项。入选国家林草局十四五规划教材3部、十三五规划教材6部、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4部、服务实战的培训教材3本、主编出版教育教学改革专著1部等。此外,2项软件著作、2项发明专利、4项原创性成果等在相关实战部门得到应用。
实验室旨在聚焦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解决目前环境资源类案件执法中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在研究影响环境生态保护执法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环境生态保护执法的技术规范,探索新的预防与检验手段,开发新技术。为司法机关的案件办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更好的预防犯罪、打击犯罪,保护环境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