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1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公安局沛城派出所向我校寄来了一封“表扬信”,对我校治安一大队治安学1301区队杨炎松同学在今年暑期公安见习中的优异表现予以了肯定,并对我校在公安知识技能教学和思想政治领域的培养进行了高度赞扬。
作为和杨炎松朝夕相处的同学,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来校两年,图书馆里的著名的书他都有所涉猎。当我问他为什么如此热爱读书时,他告诉我“大队长说过,读书是大学中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我不想浪费我的四年青春。”就是这样一个好学、认真的人,在完成了学校规定的两周实习之后又继续实习了一个月的时间。并在实习期间多次参与清查、抓捕、巡逻、社区警务的宣传教育等重要工作,并出色完成任务,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这个暑假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不能忘记每一次接处警、巡逻、抓捕的经历。这些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基层公安的艰辛和不易,但是并没有击碎我要成为一位公安民警的决心,反而给了我更大的动力去充实自己,丰富生活。”他的眼神中充满着坚毅,为我呈现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学警形象。
“在实习过程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可以和我们分享吗?”当我抛出这个问题后,他沉思许久,说道:“在这次实习中,我参与了一次对于盗窃团伙的抓捕活动。从前期通过监控视频锁定凶手,到跟踪犯罪嫌疑人,直到最后的抓捕,所有活动我都参与了。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的抓捕。在民警的带领下,我们控制了犯罪嫌疑人,我负责勒住他的脖子,民警控制了他的四肢。但是犯罪嫌疑人一直在挣扎,力量十分大。在控制过程中我几次对他差点失去控制。但是在和他的力量斗争中,我意识到我的每一份坚持都会为成功抓博增加一丝成功的机会。所以我一直咬紧牙关没有放手。”他指着手臂上的青色淤痕,笑着对我说:“你看,这就是我第一次出警的见证!”
“你害怕吗?会烦躁吗?会因为其他同学都在玩、乐的时候你还在值班、熬夜而觉得不公平吗?”同为学警的我,问出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会害怕,会烦躁,会不甘心。但是,在我抓捕完嫌疑人,警车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穿梭,透过车窗看见街上人来人往,人们面带笑意,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感到十分安全和满意。我就明白了周恩来总理那句‘国家安危公安系与一半’的真正意义。我明白生活中的痛苦就是痛苦,对于痛苦的思考才能充实我们的人生,所以我一直都在想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做好,这样反而快乐更多。”
四十二天,杨炎松用两千五百二十个小时的辛劳工作诠释了“公安”两个字的含义,他用自己的每一分勤奋,每一次坚守,每一个行动展示了一名森警学子的光辉形象,让我们看见平凡背后的闪光,让我们明白“公安”在我们心中的分量。
寒来暑往,阴晴圆缺,我们在学校领导和大队老师的带领下,一直都在向着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迈进。我们努力着,奋斗着,图书馆里我们博览群书,竞技场上我们挥洒青春,教室里我们认真学习、不耻下问......我们只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我们不会愧对于头顶上的警徽和身上这身戎装!
我们每个人都是杨炎松,杨炎松也是我们每个人。芸芸众生中平凡的我们,因为那一次庄严的宣誓而拥有了一个不一样的青春。我们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青春未完,过去的都已经成为历史;理想不落,去把梦想清单中的小小愿望都一一落实;奋斗不息,我知道我的故事还需要更努力的书写;步履不停,只愿回眸时还能浅笑着诉说又一程美丽的风景……
就像杨炎松在采访中所说的那样:“看见人们平安、快乐的生活着,我就觉得这一切都值得了。”愿你我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