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公安文联秘书长张策、著名作家蒋巍与我校学生代表进行文学创作漫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3-28浏览次数:162

    3月24日晚,全国公安文联秘书长张策、著名作家蒋巍与我校学生在行政楼301会议室进行文学创作漫谈。校团委书记乔春华主持活动,我校70余名爱好文学的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漫谈。

    张策秘书长向同学们介绍了公安题材文学的发展。他指出,公安题材文学伴随着新中国公安事业一同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今天是发展的最佳时期。当前,公安部门拥有了自己的公安作家队伍。据统计,每两年会产生优秀长篇公安题材文学作品六、七十部,蒋巍老师的《国之盾》就是典型代表。张秘书长还谈到,信息化的今天,新媒体的发展为公安文学注入新的血液。公安网络文学有不同于其他网络文学的独特之处:第一,以公安人和事为写作内容,充满正能量;第二,有众多在内网发表的优秀作品;第三,网络的发展衍生出大量公安文学外延作品;第四,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三微”宣传,有很多优秀公安网络文学作品。最后,张秘书长鼓励同学们进行公安文学创作,他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变的是公安文学的形式和载体,不变的是公安文学的题材和精神,公安文学的未来掌握在同学们的手中,希望同学们勤学苦练,为公安文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著名作家蒋巍与同学们分享了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认识和文学创作的经验,侃侃而谈间指点文学的江山。“这个时代,中国正在呼唤新一代作家。”蒋老师结合中国社会由农耕社会向城市化发展的现实,指出中国的农村文学处于世界前列,而城市文学发展稚嫩,优秀城市文学作品少之又少。中国网络文学发展也仍然处于劣势地位。他说,“谁能弥补这个空白,谁就能取得成功。”公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向现代化转型的先锋,同学们应致力于新型城市文学,打破“农村包围城市”的文学现状,形成五光十色的中国现代文学新景象。蒋老师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以自己的作品《王江的意义》为例向同学们提出了三点文学创作的建议:第一,要勤奋思考,产生一个个思维火花时,要善于把思维火花组织起来;第二,要有独特发现,作家要有独特视角,才能创作出成功的独具一格的作品;第三,要深入生活,“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远离生活,就是远离鲜活的生命。缺乏感情,必将难以打动人心。”蒋巍老师《国之盾》一书再现了许多公安英烈英雄的真实故事,那就是从一次次面对面、心碰心、泪对泪的采访中得来的。蒋老师还分享了报告文学的创作经验,指出语言的魅力也可在报告文学中得以体现。最后,蒋老师鼓励同学们多练笔,写作时对语言多推敲,写出中国社会和当代社会的特点,努力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

    漫谈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请张策秘书长、蒋巍老师签名留念。作家的谈吐,大师的风范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深深折服。同学们必将带着大师的箴言,踏上新的文学征途,登上公安文学创作的更高峰!

 

 

 

 

(王钰琪撰稿,周宇飞、叶如浩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