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警铸剑 报春花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3-29浏览次数:368

全国公安文联文化理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3月25日至26日,第三届全国公安文化理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全国公安文联主席祝春林,全国公安文联秘书长张策,公安部宣传局文化处副处长王彤丹等领导,《国之盾》作者、著名作家蒋巍以及部分特邀的国内公安文化理论研究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学校党委书记王邱文,党委副书记林平出席会议。《中国公安文化建设》书稿的审读专家、各省公安厅推荐的第一期公安文化高级研修班的学员及部分公安院校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围绕公安文化理论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祝春林指出,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公安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背景下,召开这次公安文化理论研讨会,构筑了广大民警的精神家园,体现了公安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是一次有情怀、有深度、有价值的会议。祝春林对此次研讨会的精心安排表示感谢,对我校在《中国公安文化建设》撰写工作中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肯定,他说,森警学院的早春二月,给人一种活力四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森警学院是我们公安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块热土、一块高地,在公安文化研究和公安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成果丰硕、特色鲜明。

    祝春林在会上对全国公安文联理事会过去几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祝春林指出,面对公安文化理论研究的新常态,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联系实际,讲求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公安文化研究方向要有定力,不能偏离 “人”字方向,公安文化的功能、作用要通过人来实现。突出“家”字研究,研究警察的精神家园。突出“群”字研究,重视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打造警务共同体。突出“强”字研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又转换成更强大的战斗力;坚持“双开”理论,即开放、开发理论,研究公安文化不要闭关自守,不要孤芳自赏,开放然后开发社会资源。坚持“双赢”理论,即互利、互补和互惠。坚持“双拓”理论,即拓展、拓宽公安应用理论创新;公安文化理论研究不能忽视、丢掉文艺评论,用文艺的办法拓宽领域,突出文艺的独立价值,为文化服务。在谈到校园公安文化建设时,祝春林希望大家要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公安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是实施文化强警战略的重要基石,要注重对警校学生的自我教育,推进精品创作、公安文化理论创新,为文化强警提供理论支撑,育警铸剑,以文育警,扎实推进公安文化理论研究各项措施的落实。

     研讨会上,学校党委书记王邱文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王邱文指出,公安院校是公安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公安院校文化既是校园之魂,也是育人、育警之本。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政治建警、文化育警、素质强警,通过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技能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和社团巡礼节等校园文化建设品牌,构建师生联动平台、课内课外互补平台、校内校外互动平台,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营造了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健康文明、“警味”浓厚、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形成了全方位文化育人、文化育警格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文武兼俱,情理兼修”的警务后备人才。王书记表示,学校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成立“公安文化研究中心”,推动公安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争取为公安文化建设多做贡献。

    会议期间,全国公安文联主席祝春林和我校党委书记王邱文为我校公安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研讨会上,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政委刘少波、湖北警官学院曹礼海教授、我校党委副书记林平分别作了主旨报告。林平副书记在题为《公安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中指出,我校的文化建设紧紧围绕 “三大培养目标”,着力构建“三大平台”、打造“三大品牌”,形成全方位育警格局。林平副书记分别从公安高等院校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探求公安院校大学文化的特质,并总结提出学校近几年文化建设中探索出的“三色融合”的文化特色:兼容并包、胸襟博大的“蓝色”海洋的大学文化;忠诚奉献、高扬英雄主义旗帜的“红色”公安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文化。

    与会代表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会由我校思政部主任吴小虹教授主持。会后,与会人员观看了国旗班升旗仪式、警务技战术系警务训练、警乐团排练,参观了司法鉴定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

(文/潘纯;图/刘烨,周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