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珑副校长首先对陈雅教授来我校作学术讲座表示欢迎,并代表学校感谢陈雅教授为我校师生们带来的这场文化盛宴。他说,相信通过这次讲座,能够为大家治学之路开创新视野,并让听众从中获益良多,为自己的治学添砖加瓦。陶珑还对陈雅教授的研究方向、学术造诣和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详细介绍。
陈雅教授用传播学和信息交流的理论和方法,从阅读的阶段与人群、文献及其作用、文献评价、问津知识之门等几方面梳理了文献交流的普遍规律,辨析了治学登堂入室之途径,分享了她对新时代阅读与治学的看法。首先,她认为,治学是一种设定了目标的学习,不同的目标去实现时有各自的规范和要求,我们应该做到更有“功利”、有绩效,阅读和治学是密不可分的,探究知识研究学问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其次,她把阅读分为信息式阅读法、作品阅读法、经典著作阅读法、麻醉性阅读法四种,指出四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阶段,各有各的优点,大学生要有意识有选择的读书。接着,陈教授介绍了从古代文献到电子文献,从纸质文献到非纸质文献的发展变化,并提出“文献促进人类与社会间的沟通,维持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参与了社会沟通与反馈的文献循环,建立共同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交往机制,影响社会变迁,是实现社会控制的一个重要的自我组织系统。”虽然媒介在不断变化,然而阅读不仅仅依靠媒介,更需要的是延伸。最后,她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数据库和利用这些资源有效方法,为大家开启了问津知识之门。
此次讲座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第三节读书节系列讲座之一。讲座中,陈雅教授旁征博引、博古通今、深入浅出,既有深厚的理论作铺垫,又紧密联系了当前的阅读现状,融学术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使大家深刻理解了治学与阅读的联系,为自己的治学之路添砖加瓦。讲座取得了师生的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