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探访奋战在G20杭州峰会安保一线的公安院校学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6-18浏览次数:1147

    6月18日,《人民公安报》对增援杭州G20安保的警校学生进行报道。报道中,记者对我校增援G20安保指挥部以及杨童管婷等同学进行采访,很好的展示宣传了我校开展G20安保工作情况。该报道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今日头条等新媒体转载发布。原文如下:

探访奋战在G20杭州峰会安保一线的

公安院校学警

        雷峰塔下,西子湖边。又是一年端午节,浙江杭州城中黄酒飘香,人们包粽子、挂艾叶,一派热闹景象。

        然而,在繁华街头、名胜景区,在治安卡口、警务岗亭,有一群人却更加忙碌了。他们就是前来协助公安机关为9月即将在这里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保驾护航的学警。

        在公安部统一部署下,自2015年8月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浙江警察学院、江苏警官学院、南京森林警察学院、铁道警察学院等多所公安院校派出学警增援G20杭州峰会安保一线,协助民警承担社会面治安防控、交通枢纽巡逻防控、现场住地防爆安检、派出所社会面巡控、应急处突备勤等工作,为维护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杭州市公安局等单位积极做好学警管理培训和后勤保障工作,让学警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加深对警务工作的认知,坚定从警信念。本报记者端午节期间探访坚守在岗位上的学警群体,记录他们的成长之路。

“老生”与“新手”

——以老带新奋战安保一线

        6月10日,在杭州市长桥宾馆内的一处学警驻地,记者发现,这里的每个寝室里都有3名“新手”学警和1名即将毕业的学警搭配居住。

        “即将从公安院校毕业的学警,大都有比较丰富的安保工作经验。学警新老搭配居住,可以方便交流,使‘新手’学警快速进入安保工作状态。”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景区大队柳莺中队中队长张吉明告诉记者。

        这时,21岁的学警杨童走了进来。他刚完成7时至8时30分的早高峰岗勤务工作。天气闷热,他的执勤服湿了一大片。他是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侦查学专业的大三学生,之前参加过南京青奥会、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

        到杭州经过针对性培训后,杨童被分配到市区的柳浪路口执勤,一天下来要站五六个小时,而且要不停走动,虽然辛苦,但他觉得很值得。

        “之前我们基本是在封闭环境中执行安保工作任务,现在走上交管岗位,要在马路上面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来来往往的行人,学到了很多东西。”杨童说。

        杨童学到的东西里,有一部分是宿舍里的“老生”、浙江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方珺健传授的。为了让师弟们尽快投入到交管工作中,方珺健特意准备了一本以事故应急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警们掌握工作要点。

        与这种搭配类似,来自浙江警察学院侦查学专业的大四学生黄瀚毅和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大三学生孟令政,在同一个警务室结成了“对子”。

        “我们是最早过来增援的一批,我协助治安警长办过案,也接触过刑事类办案工作。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最后3个月的冲刺阶段,后半夜随时会被叫起来,忙的时候通宵达旦。”黄瀚毅告诉记者。

        孟令政是今年5月18日和同学们坐着高铁来到杭州的。初到杭州,由于气候湿热、蚊虫叮咬,孟令政有些不适应,但单位里的大师兄们都很照顾这些新来的学警。“我和黄瀚毅同在一个警务室里,还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师兄,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

“最苦”与“最甜”

——群众的理解金不换

        6月10日,当记者悄悄来到杭州市拱墅区湖墅南路和文一路交叉路口时,学警管婷正在规定位置站得笔直,协助交警疏导交通。

        管婷是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大三学生,也是这批学警中为数不多的女生。22岁的她曾担任南京青奥会安保志愿者,也曾参加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安保,这已经是她第3次参与大型活动安保了。

        交管工作的辛苦不言自明。顶着烈日,纹丝不动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蚊虫肆意叮咬,却不能抓……而这些苦,管婷对记者只字未提,她提到的是那些不期而遇的甜。

        “换岗时有些很和善的市民会过来跟我说话,说‘小姑娘好辛苦啊’。前天站岗,有个家长还专门让小朋友过来向我敬礼,说‘姐姐辛苦了’,我真的特别欣慰。”说起这些,22岁的管婷眼睛笑成了月牙。她告诉记者,“实战让我们像打开一扇窗一样看到这个世界,能体味人生百态。”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侦查二大队副大队长王峰告诉记者,学校里与管婷一同来的女生一共13人,她们都住在同一层楼,每天下勤后大队都会组织大家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也会交流自己遇到的特别问题和情况。“每天晚上,同学们提到最多、也是最开心的就是群众的支持和理解。”王峰说。

        来自铁道警察学院治安系的大三学生潘宏任也分享了自己的安保感受。

        5月1日,恰逢杭州市湖滨公园的音乐喷泉改造后试喷。试喷当天,现场游客最多时达到5万人。潘宏任与民警们拉起人墙,并协助公安机关采取限流措施保证游客安全。“这时候有游客过来问我,人这么多应该多喷几场啊,不然要你们警察干什么?”面对群众的不理解,潘宏任耐心解释。“不管他们理不理解,我会一直在他们身边为他们做好‘保护伞’。”

        还有一次,潘宏任在苏堤巡逻时碰上一位老人突然摔跤骨折。他背起老人一直走到苏堤南口,并叫了一辆车将老人送去医院。“在车开走之前,老人拉着我的手说‘杭州警察真好!’我有点想哭,我想这就是警察这个职业的意义。”

    “所悟”与“所获”

    ——酸甜苦辣,不忘初心

        20岁的余方明是铁道警察学院的大一新生。今年2月23日到杭州后,他被分派到杭州市公安局下城分局天水派出所协助工作,领到的第一个任务是跟着民警去排查辖区沿街店面的安全情况。遇到态度强硬的店家,余方明生平第一次为自己的笨嘴拙舌而懊恼。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技巧,在课本上是学不来的。刚到派出所,我连电子笔录系统怎么打开都不知道。”而现在,在民警的指导下,他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个案件前期的笔录程序。“我从小就梦想当警察,现在才体会到警察职业的艰辛。有时候忙完一天困得走路都打晃,可是心里高兴,因为我离自己的警察梦又近了一步。”余方明说。

        “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的基本功,学会与群众打交道是我们做人做事的重要一课。”江苏警官学院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王镇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中写下了这样的话。来到杭州后,他被分派到杭州市公安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柳浪派出所参与安保工作。

        王镇主要从事夜巡、基础排查等工作。为了方便群众,他经常要等到晚上八九点钟再入户走访。遇到群众不理解的情况,他就学着通过聊家常的方式拉近距离。现在,学警与住户的关系已经非常融洽。他说:“这段时间我不仅向民警师傅们学到了公安工作的经验和技能,还认识了许多来自其他公安院校的优秀战友,我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机会十分宝贵。”

        22岁的陈川是浙江警察学院侦查专业的大四学生,正在杭州市公安局下城分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增援。最累的时候,他跟着师傅一天跑十几个现场,凌晨两三点出任务也是家常便饭。

        尽管辛苦,他从警的志愿却从未动摇。“带我的民警是我们大师兄,工作的时候永远精神满满,我常常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以后当我也成了一名民警,我会告诉我的徒弟,‘师傅是G20杭州峰会那年出道的’,那多光荣!”陈川自豪地说。

“养成”与“锤炼”

——他们为学警成长浸润无数心血

        张吉明是80名学警在杭州期间的“教头”。

        “他们素质相当高,自我管理意识很强。”学警的突出表现,是张吉明的骄傲。每天晚上,学警们与张吉明的微信沟通差不多都要持续到23时。学警们休息后,张吉明还要把每天的情况汇总、梳理,及时总结上报。

        过硬的学警素质离不开长期的严格训练。“保G20峰会平安,展南森学子风采”,在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学警安保指挥部,记者看到的是墙上的醒目标语和一派忙碌景象。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邹友宁告诉记者,根据学校与杭州市公安局前期部署,学校派出的第一批学警已成建制派入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接下来,学校还将派出第二批学警,全力支持G20杭州峰会安保工作。所有学警来之前都要经过政审和上岗培训,考核合格才能被选入安保工作队伍。

        “学校党委始终贯彻学警‘养成’计划。比如,学生在学校里被要求天天叠被子,时间长了内化为一种习惯,到了异地也会每天叠好被子、搞好卫生。这就是一种纪律性、组织性的‘养成’。”邹友宁告诉记者。

        杭州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处处长杨辉介绍,此次增援学警的管理使用工作由市局政治部牵头,各用人单位、增援学警所在院校负责人组成工作组,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定期研究会商,相互交流增援学警管理使用中的经验做法。各地、各单位高度重视增援学警队伍建设,通过建立战时党团建工作机制,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党团组织生活,及时跟进形式多样的慰问、关爱、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公安党团建对安保工作的支撑保障作用。

        “把教室搬到一线,让学生经受实战锤炼,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是杭州市公安局与各公安院校的共同希望。”杨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