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参赛学警心语】守 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2-01浏览次数:363

捷克存在主义小说家米兰•昆德拉说:“遗忘是死亡的一种形式,贯穿于整个人生。”厉兵半年有余,我们在千锤百炼中汗流浃背,化蛹为蝶,作为一名参加第二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的学警,一路走来,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回荡在我的脑海中,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想来动人,思之哽咽。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对成功的渴望,正是这种渴望,让我们无畏烈日暴晒、不怯狂风暴雨,像坚强的向日葵一样向阳而生。然而,自我内心再强大,也会有不堪重负的一刻,因为这条道路太过艰辛。八月的南京,大地被太阳烤得滚烫,空气却湿漉漉的,就像进了一个巨大的蒸笼,闷得喘不过气来。烈日在头顶肆掠地释放它的能量,似乎要晒干地表的每一个水分子。学校里除了我们没有其他人,一边欣羡着去杭州护航G20峰会的同学们,一边冲刺在这片操场上,刺眼的阳光灼烧着身体的每一寸肌肤,汗水浸过,却感受不到丝毫疼痛感。汗如雨下在我的认知里不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种每天必经的常态。“冲起来!冲起来!慢了!慢了!”“摆臂,把步子迈开!”“还有两圈,坚持啊!”在这条滚烫的跑道上一圈又一圈地奔跑,跑到最后,听不到周围人的叫喊声,听不到教练的催促声,听不到同行者冲刺的嘶吼声,只有自己一步步沉郁的脚步声和还能证明自己活着的蚀骨般的心跳声。肉体上的折磨并非不可逾越,作为大四学生,面对就业施加给我们的压力,是坚持还是放弃?如何抉择,成为内心深处最矛盾的斗争。

 心怀着希望,憧憬着未来,就这样一步一步走了过来。对于我们来说,各项技能在一天天提高,可生活从来不是让你手持玫瑰,轻松前行,只是有人在帮你背负枷锁。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可永远不变的是带领大家学习的老师们,那么老师便是替我们背负枷锁的人。正式参赛的十名队员,在比赛前一天晚上才确定了两名替补队员,流血流汗大半年,在这个时候,谁都想上场一展风采。然而作为一个团队,必须要有人成为替补。杜老师当晚宣布某某成为替补的时候,他的眼眶红红的,一直在哽咽,我们都明白他其实是最难抉择的那个人,十个人各有所长,同样优秀,如何取舍,让他纠结不已。成为替补的学生并没有什么怨言,摸爬滚打半年有余,在他们心里,谁上场都一样,都代表着学校的荣耀,带上场的还有他们二人的希望与梦想。此时,我看见的是南森人的有规有矩、有情有义。

 时下有句话很流行,叫做“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暑期空旷的学校里除了参加技能大赛培训的学生就剩培训的老师了,在最炎热、最难捱、最寂寞的那段时间里,老师们想方设法替我们解决各种生活问题,为了能让我们吃好、喝好,他们不惜自己破费购买水果和运动饮料,以保证大家体力充沛。从始至终,学生与老师一直都在,老师指导着学生,学生配合着老师。这种相互之间的守望从南森带到了江警,说它是一种守望,是因为二者之间是彼此希望的寄托。对于一名枪手而言,射击的核心要素在于心理素质,只有心理平静,才能发挥出自己正常水平。在临近射击比赛前夕,我明显感觉到负责我们教学的老师在深深担心大家的心理状态,再三要求大家最近几天一定要保持平静的心态,不要到处乱跑动,甚至开启了每隔两小时来宿舍一次的检查模式。那几天,老师压力非常大,很担心学生,也很关心学生。三个老师每次来学生宿舍总会带来例如水果、牛肉干之类的零食,希望大家能够放松心态。午休时,老师怕影响学生休息,靠在学生宿舍走廊里静静等候,我曾多次邀请他们进屋坐,可屡屡被拒。未能将当时情形予以拍照纪念着实遗憾,每每想起此情此景,总有泪水充满眼眶。

无独有偶,学生心理会出现波动,老师也会。在最后磨课的时光里,有些老师状态明显不如从前,偶尔会出现卡壳、忘词的现象,大家都很焦灼。作为学生,我们着实不喜欢磨课,但我们都明白我们是一个团队,代表着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荣誉,所以我们尽力去仔细帮老师发现问题,并查明根源所在,认真配合老师上课,用自己的方法带老师走出低潮。反反复复的折磨,最终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回报。

一路走来,总感觉时间太慢,走到最后,却叹息日子太快。初来时汗流浃背的体能训练、血汗碰撞的擒拿格斗、乒乓作响的枪械战术让我深感不适,甚至有些惧怕。时至今日,法律知识学习过,计算机知识研究过,枪械体能训练过,酸甜苦辣也品尝过。然而时间才是最锋利的刀刃,刀刀入心。到了即将离别的时候,我才真正惧怕了,心生不舍却不得不舍。告别一段又一段人生旅途,终于明白,我们苦苦追求的,并非辉煌,而是一种经历。或闲庭漫步、高视阔步,或原地踏步、望而却步,或步履蹒跚、举步维难。每一步不同却同样深刻的足迹,是助力我们前进的基石,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2014年8月,南森师生在第二届夏季青年运动会的安保任务中发光发热,我还能清晰地记得在奥体中心的每一次上岗都是汗流浃背,闷热的天气让我们喘不过气来,70多摄氏度的地面高温,似乎连鞋子也要被熔化了,可是没有人退出;2015年12月,南森师生在乌镇执行第二届全球互联网大会的安保任务,每天16个小时的工作量让我们第一次体会到“警察”二字的分量,然而参观旅客看到我们“森林”的胸牌后竖起大拇指赞赏有加时,所有人都忘记了疲惫;2016年6月,南森师生在杭州护航“G20峰会”,面对高温酷暑或者瓢泼大雨,抑或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突发事件,我们奋勇向前,没有退缩……想起那时烈日焦灼下向阳而生的坚守、伤病缠身时咬牙不言的执拗、忙碌不迭时步伐匆匆的酸楚、夜深无人时望眼欲穿的孤寂、瞌睡上门时神经紧绷的压迫如大梦般恍然,却又刻骨铭心、悠悠难忘。来到江苏警官学院,我们依旧保持南森人勤奋学习、刻苦训练、作息规律、内务整洁的作风,屡获其他院校高度评价。也有人参与到公安部快报宣传工作中去,发表文章《我是南森人》,展示了南森师生风采。此番,我们南森学警褪去了青涩,恰似雨后春笋以利剑脱鞘之势一夜破土腾飞,了然那片风过不折、雨过不浊的苍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洗礼,于此,南森师生相守相望、相辅相依、教学相长,秉承南森“忠诚、团结、严谨、勤奋”之校训,弘扬南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政治、特别能奉献”之精神,彰显南森敢于弄潮、奋勇拼搏、掷地有声之风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警徽映初心,南森师生必将以此为契机,为国之安康,为公安之未来发光发热,力创辉煌!

(文:治安1306 吴文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