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7日,学院党委书记肇恒伟率队赴湖州、义乌、舟山、无锡、镇江开展学生实习工作调研,看望实习学生和业务实践教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骆家林及教务处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调研。
在湖州调研公安融媒体中心时,肇恒伟一行参观了新闻指挥、策采编发、新闻发布、直播访谈、媒体接待、审片会商、值班备勤等功能区,充分了解了中心对外宣传、典型选树、民意感知、文化建设、奖励表彰等职能运行情况,并就“在湖州看见美丽警队”金名片等特色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安吉和舟山调研生态警务时,调研组先后赴安吉大余村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舟山鱼山派出所等单位调研。大余村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由公安、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林业、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文体旅游、农业农村等8个部门入驻,日常由公安主导牵头。调研组通过听取讲解、阅读资料、参观场馆等方式全方位了解了“生态合伙人”义警队伍及其他生态警务联盟参与单位统筹推动生态共治工作情况,就乡村治理的“余村经验”与生态警务相融合等问题展开探讨,共研护卫金山银山的现代化警务模式。在鱼山派出所调研时,分局和派出所同志详细介绍了海陆共治的新型警务模式。围绕海上无序竞争、海上锚地争抢、非法越界捕捞等问题讲述工作经验,介绍了如何利用“海上牧场”技术模块实现精准识别船舶信息,智慧管理养殖场,避免养殖户遭受损失。舟山市局同志还向调研组介绍了联合普陀山公用事业管理中心研发普陀山古树名木数智管理平台情况,实时监控古树名木的生长状态。
肇恒伟一行调研安吉大余村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
肇恒伟一行在义乌调研了大数据时代“新丝路”智能护航工作情况。义乌公安开通“出入境证照直通车”,为跨境电商发展畅通渠道。联动商务、外办、侨联等部门,充分分析研判,为企业出海提供精准风险提示。依托中外警务论坛等平台,持续加强国际警务交流。义乌公安在“路地融合”基础上,持续探索“地检协同”“空地融合”等共治模式,打造更多具有义乌辨识度的改革品牌,不断完善“1+N”移民事务服务体系建设,为留学生、海外创客打造5分钟服务圈,争创国际移民组织示范点等工作举措为调研组留下了深刻印象,调研组就相关问题和下一步校局合作进行了充分探讨。
在无锡、镇江等地调研座谈中,实习单位详细介绍了实习工作组织、民警带教、管理制度、警务保障、学生培训、工作轮岗等情况。带教民警代表、实习学生代表就参加实习以来的工作感受、未来打算与实习单位领导和调研组进行了热切交流。
实习单位为学生实习提供了重要平台,形成了成熟的管理模式和明确的管理重点,“三抓三心三支持”“一对一师傅带教”“两评估”“四严格”等工作模式和经验做法,体现了对学生实习工作的严管厚爱,有力保障了实习成效,铸就了学生警察职业养成的关键一环。学院将与实习单位进一步深化合作,建立长效、固定的合作机制,不断强化校地资源协同。
骆家林副院长与实习单位负责人和实习学生代表座谈
近年来,学院形成了科学完备的实战教学体系,出台了《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实习基地遴选建设标准》,构建了“遴选-建设-使用-评估-调整”五位一体全周期管理体系。遵循“选优、选特、选专”原则,在长三角地区、云南、贵州等地建立了智慧警务、生态警务、数据警务优质实习基地,在海关口岸、长江沿线、航空空港建立了行业警种实习基地,形成覆盖11个省(市、自治区)和3个业务警种共37个实习基地的总体布局。今年4月中旬起,学院2022级1500余名学生按照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成建制赴实习基地开展为期20周的实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