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设立治安学专业,属于公安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其前身可追溯至1994年林业部南京人民警察学校的“公安教研室”;2000年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组建治安系;2017年治安系更名为治安学院;2019年开办治安学专业(面向民航公安就业方向)和治安学专业(面向长航公安就业方向),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构建“一体两翼”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格局,同年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治安学院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警根本任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英烈子女重要回信精神,准确把握公安部党委对新时代公安高等教育的指示要求,王小洪部长在2023年公安院校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标“努力把公安院校建设成为优秀人才的培养高地、警务科技的创新高地和服务实战的支撑高地”的要求,致力做好治安学专业,以及面向民航公安机关就业和面向长江航运公安机关就业等两个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
治安学院下设治安基础、安全保卫、秩序管理、案件查处4个教研室及1个实验实训中心(含公安行政执法虚拟仿真、治安管理综合信息实训室、航空训练模拟仓等)、2个学生管理大队、1个办公室;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公安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生态环境法治研究中心)的秘书处设于学院,另拥有“生态环境保护与执法”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及社会治安风险治理研究中心、长江警务研究中心、民航警务研究中心3个校级研究平台。

现实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8人,副高级职称26人,博士21人;拥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公安高等教育部级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享受部级津贴1人,省部级人才获得者20人次,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2人,公安部公安教育工作成绩突出个人1人;已形成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富有战斗力的“双师型”队伍,近5年获省部级以上教学能力竞赛30余项。在研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近5年另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任务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警,构建治安学专业“1+2+3”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全员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公安学概论》课程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教师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正高组二等奖;治安学专业获江苏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典型(专业)案例、《治安管理学》《治安秩序管理》获课程类典型案例。作为主要成员承担教育部公安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的《公安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研制》工作,出版治安学专业课程思政类系列专(编)著4部及公安部规划教材2部、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1部,作为主编单位在编公安部规划教材3部。开发《平安中国概述》外警培训精品课程,为讲好中国公安故事贡献南警的智慧和力量。“治安学专业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国家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

公安高等教育部级教学名师全国公安优秀教师

江苏省教学名师公安部直属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强化内涵建设。2019年治安学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被遴选为江苏省品牌专业二期建设项目,经过5年的建设期,2024年7月通过江苏省品牌专业二期建设验收,验收结果为“优秀”,并入选江苏省品牌专业三期建设项目,2024年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估获“优秀”等级。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二期项目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三期项目
拥有“公安学概论教学团队”(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治安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其“线上联动 数字赋能 提升能力”获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典型教研方法)、“生态环境法治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研究”(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治安学专业教学团队”(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公安行政执法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教育部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等优质教科研资源;2022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25年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二等奖。

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聚力人才培养。贯彻“教学研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治安警务人才。成立大学生公安创新应用训练中心,指导学生获得创新应用和学科类竞赛国家级奖项130项、省级奖项150项,其中“挑战杯”国家级奖项1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及“挑战杯”省部级奖项25项,第十五届全国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铜奖;《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犯罪协同治理机制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民警警觉监控机制研究》大创项目入选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并进行成果展示。毕业生工作成效突出,方婷婷同学荣立个人一等功。

生态环境法治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研究创新团队

省级以上学科类及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奖(部分)
服务公安实战。依托食品药品犯罪研究中心、生态环境法治研究中心等优质平台,开发“智警学堂:智能化在线练兵平台”(被列为公安部科技成果推广引导计划)、“食药环侦民警在线学习训练平台”,服务全国环食药侦公安机关。主持编写《环境资源领域犯罪办案指南》,参与《环食药侦公安民警大练兵手册》《食药环侦大练兵手册》编写;根据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出版《治安管理处罚法百案解析》;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服务和送教上门服务,围绕污染环境、森林草原资源等业务领域提供精准服务达4000人次、咨询报告40余件,参与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食药侦装备展。
治安学院将立足“大治安”,积极探索“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将人工智能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社会治安风险防范和矛盾纠纷化解方面聚焦发力,提升预警预测研究理论和服务实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