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下午,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吉林省公安厅原副厅长、学院客座教授任剑波以“我与《刑警师徒》——刑警传承:为使命坚信与坚持”为题,为侦查学院师生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主题讲座,讲座由侦查学院院长李瑾主持。
任剑波教授在讲座开篇深情回顾了三部长篇小说《刑警师徒》的创作初衷,以七叔、公孙坚决、王闻师徒三代刑警为原型,全景式展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奋斗历程。“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用35年从警生涯的血汗写成的‘刑警生存手册’。”任教授强调,小说中725天侦破8家19人遇害的“吉冀系列灭门案”“5·27”涉枪专案等情节,均改编自真实案件。他坦言,创作的核心诉求是“让年轻刑警少走弯路”,通过文字将老民警“传帮带教”的实战经验与“枪口余生仍冲锋”的职业勇气固化为精神遗产。
讲座中,任剑波教授深入阐释了刑警师徒制的独特价值。他指出,不同于普通师生的“理论传授”,刑警师徒更强调技能与价值观双重传承,老民警通过“跟案实战”培养新人的现场勘查能力、案件分析逻辑,更通过“生死搭档”的经历传递“坚信正义、坚持破案”的职业信仰。任教授以自身经历打破公众对刑警的“滤镜想象”,年均300天加班、直面刀枪威胁是工作常态,“5·27”专案中“子弹哑火救我一命”的惊险时刻,更让他深刻体会到“刑警的自豪不在光环,而在群众认可”。
讲座尾声,任剑波教授向在场预备警官提出三点期望:一要筑牢信仰,“选择刑警就是选择奉献,若犹豫请离开,若确认则义无反顾”;二要锤炼本领,“合格刑警需经万小时磨砺,从‘学士’到‘刑警’要跨过‘纸上谈兵’到‘实战攻坚’的鸿沟”;三要永葆初心,“记住‘共产党的刑警队’这七个字,它意味着‘对敌人狠、对人民爱’的永恒立场”。
讲座最后,李瑾院长对任剑波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她总结指出,任教授以亲身经历诠释了“刑警师徒”的传承真谛,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职业启示。任剑波教授的分享既是一堂生动的职业教育课,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政教育课,侦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公安实战部门的合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实战化育人”体系建设,推动理论教学与实战需求深度融合,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公安人才,为培养“四个铁一般”的公安后备力量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图文:刘政昆,审核:李瑾)
